中年突发高血压需警惕肾癌

2013年10月22日11:19  东方网-文汇报  

  眼下正是一年一度的“体检季”,而此时沪上各大医院的泌尿外科也相继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尽管每天都是连台手术,却依然有不少患者仍需焦急地等待入院,其中绝大多数是体检中被发现确诊的肾癌患者。

  由于大多数肾癌都是在体检中偶然被发现的,善于伪装的肾癌,因此又被称之为“体检癌”,而在医生眼中,早期大多没有特异性症状的肾癌是中老年人,尤其是男性健康的“隐性杀手”。

  中年突发高血压需警惕肾癌

  同样是肾脏疾病,人们更多关注的是肾结石、肾炎、尿毒症等,但是,对于发病率仅次于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的肾癌,人们普遍较为陌生。

  近年来,我国肾癌发病率急剧上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男性肾癌的发病率为4.7/10万,女性为3/10万左右,且以每年增长2.5%速度递增。目前肾癌在跻身癌谱的前十位。

  然而,与快速增长的发病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肾癌早期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即使出现症状往往也不具特异性,因此常常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长期以来,血尿、疼痛和肿块被称为肾癌的“三联征”,其实当这些症状出现后再来医院就诊,往往病情已经发展至中晚期,错过了最佳的诊疗时间,无法获得治愈。

  但是,面对“善变”的肾癌,我们也并非束手无策。俗话说狐狸再狡猾也总有露出尾巴的时候。在临床上仍有部分肾癌患者早期出现一些非特异的症状,如人到中年突然患上高血压或是糖尿病,尽管接受了规范的治疗,却始终疗效不理想。而这时就应该进行排查,是否患有肾癌。因为,肾脏肿瘤在生长过程中,人体对肿瘤细胞分泌的类激素样物质,毒素以及生物活性多肽等会产生一系列免疫反应,引起内分泌、神经、消化、造血及皮肤等多种脏器出现病变,这在临床上叫做“副瘤综合征”。

  假如人们在第一时间捕捉到肾癌的部分早期信息,及时到医院做个B超检查,肾癌便可“原形毕露”。

  【温馨提示】肾癌的早期信号

  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盗汗、精神不振、食欲不佳、消化不良、恶心、便秘、肝功能异常、胃肠功能紊乱、突发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等诸多肾脏以外的异常表现,也有可能是早期肾癌的信号。

  早期患者九成可获治愈

  由于肾癌对放疗、化疗、免疫或激素治疗均不敏感,因此,手术依然是肾癌的首选有效治疗方案。而分期直接决定了患者的预后。目前,对于直径小于4厘米的早期肾脏肿瘤,一般可进行保留肾脏的手术,即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保留正常的肾脏组织,疗效和术后生活质量都比较高。在上海肿瘤医院仅去年接近500例的肾癌手术患者中,有70%的患者接受了保留一侧肾脏的肿瘤根治术。

  术后的随访显示,90%的早期肾癌患者可获治愈,同时可保持良好的生存质量。对于中晚期的患者而言,治疗效果则要差得多,虽然现在有分子靶向药物(对抗肿瘤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可用,但这只能延长晚期患者生存期,无法达到治愈的目标,且昂贵的医疗费用也是摆在患者面前的一道坎。

  【温馨提示】每年做一次B超

  有统计显示,男性肾癌发病率是女性的2至3倍,这可能与男女生理特点不同以及肾癌的发病原因有关。因此,为早期发现肾癌建议:年过40岁的男性应坚持每年进行肾脏B超检查,尤其有不良生活方式和肾癌家族史的男性更要注意。

  目前,临床上至少有60%以上的肾癌患者是因健康体检或其他原因检查而偶然发现的。如果B超发现肾脏有异常或有囊肿,应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

  晚期患者不轻言放弃

  现代医学对于肾癌的致病因素至今尚不十分明确,但与遗传、过度的肥胖、吸烟,以及长时间接触化学致癌剂,比如从事石油产品、化工产品加工等有一定关系。

  就肾癌的诊断而言早已不是难题,但是,对于占相当比例的晚期患者来说,在治疗上依然面临着预防复发转移的挑战。尽管近年来靶向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手中的主要“武器”,然而,靶向药物用到一定阶段便会出现耐药或失效,因而有相当多病人面临着无药可用的尴尬境地。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给晚期肾癌患者带来了希望。相关研究揭示,肿瘤细胞要生存下去要分裂增殖以及血管形成,这一系列活动需要肿瘤细胞内信号的传导,刺激肿瘤生长因子,在细胞膜引起下游一系列传导信号的激活,如果找到传导通路中的一个关键靶点,用药物把这个靶点封掉使得信号传递不下去,细胞核接受不到信息就无法分裂增值,肿瘤就灭亡了。研究人员还发现,对于那些曾经对一线治疗药物耐药的病人,在使用新治疗方案一段时间之后,再使用原来的一线药物,部分人能重新获益。

  令人鼓舞的是,这一两种药轮换着使用的“序贯治疗”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中晚期肾癌患者生存率。最新公布的一项关键性的全球III期临床试验证实,采用一种靶向治疗后,疾病出现进展的晚期肾细胞癌患者中,飞尼妥治疗组的无疾病进展或死亡的中位时间比安慰剂组延长至接近3倍(5.4个月∶1.9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风险降低68%。目前,这种新的治疗方案已经陆续被三大国际指南推荐,作为靶向治疗失败后的治疗选择。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